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要新闻
返回

刑事立案后的案件会经历哪些流程?

2025-03-12 17:42:36

刑事立案后,案件将按照法定程序逐步推进。这一过程通常涵盖六个关键阶段,各阶段紧密相连,又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与法律规范。

一、传唤调查

      刑事立案后,公安机关首先会依法传唤犯罪嫌疑人接受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只有在案情特别重大、复杂,且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情况下,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才可以延长至二十四小时 。在此期间,办案机关会对案件相关情况进行询问,全面了解案件细节。若办案机关有对被传唤人进行拘留的意向,必须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一旦超出时间未作决定,就应当依法结束传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刑事拘留

      公安机关对于符合条件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可以先行拘留。在逮捕前,刑事拘留的时长最长为37天,这其中包含了7日的检察院批准逮捕期限。公安机关若要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最迟需在30日内作出决定。


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毁灭证据或继续危害社会。

三、逮捕

      刑事拘留后,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公安机关会在30日(最长时限)内向检察院提请批捕。检察院收到提请批捕申请后,会依据相关法律和证据材料,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若检察院认定有逮捕必要,会批准逮捕;若认为不需要逮捕,会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刑事强制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以及预审工作;而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和提起公诉,则由人民检察院负责。

四、侦查

      检察院批准逮捕后,案件进入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继续开展深入侦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公安机关会全面收集各类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倘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应当立即撤销案件;若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需马上释放,并发放释放证明,同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反之,若认为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提请公诉。

五、审查起诉

      侦查工作结束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案件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进行全面审查。如果案件符合起诉条件,检察院会向法院提起公诉;若存在证据不足或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等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若检察院认为证据存在瑕疵、需要补充侦查,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次数最多为2次,每次期限为1个月。补充侦查完毕后,检察院会依据新的证据和情况,再次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对于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证据仍然不足的案件,检察院必须作出不起诉决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九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法律文书后,应当按照补充侦查提纲,在一个月以内完成补充侦查工作,且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

六、审判阶段

      检察院将案件起诉至法院后,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综合考虑检察院提交的证据、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审判过程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确保司法公正得以实现。

      刑事立案后的案件流程,从传唤调查到最终审判,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旨在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法治秩序。


栗艳昆
版权所有 © 栗艳昆  冀ICP备2024093825号
TOP

企业管理

案情诊断

在线客服

留言咨询

加微信或拨打:15632026603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