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全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相扣且意义重大。
一、立案、初查
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予以立案。
这是刑事诉讼的起点,由此便开启了后续一系列程序。
在这个阶段,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可延长至三十日,之后也会移送到检察院申请批捕。
二、批准逮捕
检察院应当在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审查批准逮捕时,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如果收到检察院作出的逮捕通知书,则表示案件正式进入为期两个月(可延长)的侦查阶段。
三、侦查阶段
犯罪嫌疑人在这一阶段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如实回答讯问。例如,犯罪嫌疑人应向公安机关提供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包括自己的行为、涉案人员等。同时,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律师可帮助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建议,保障其合法权益。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
面对讯问,应当如实回答自己知道的情况,但对于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同时要注意,如果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情况,要及时提出,因为通过刑讯逼供获取的口供是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
四、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判断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无附带民事诉讼等。若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便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审查起诉的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
检察院还可以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进行补充侦查,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移送回检察院后,重新计算起诉期限。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
重视讯问环节:当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讯问时同样要如实陈述。这时候如果有新的证据或者信息,要及时告知检察官。
例如:发现能够证明自己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线索,要主动提及。
认真对待辩护权: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而且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也应当听取辩护人意见。所以要和辩护人充分沟通,将案件细节、自己的想法和诉求都告知辩护人,让辩护人更好地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而自己没有委托辩护人,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确保自己能获得专业的法律支持。
五、审判阶段(一审)
1.开庭流程
(1)庭前准备:法院提前通知各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等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证据、整理辩护思路等。
(2)宣布开庭:法官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
(3)法庭调查:由公诉人、辩护人、当事人等进行举证、质证。公诉人出示证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证据进行质证。
(4)法庭辩论:各方围绕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等进行辩论。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与公诉人进行辩论。
(5)被告人最后陈述:被告人可以在法庭上进行最后陈述,表达自己对案件的看法和意见。
(6)合议庭评议: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7)宣判:法官宣布判决结果。
2.辩护人作用
辩护人在庭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为被告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帮助被告人进行有效的辩护。例如,辩护人可以对证据进行分析,指出证据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为被告人争取从轻、减轻处罚。
同时,辩护人还可以与法官、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沟通,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体要做什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积极配合庭审,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要遵守法庭纪律,尊重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同时,要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如申请回避、进行辩护等。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
如果对证据有异议,例如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存在问题,要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法庭辩论环节,要积极配合辩护人进行辩护,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要把握好最后陈述的机会,这是直接向法庭表达自己意见的重要环节,可以表达自己对案件的看法、对犯罪行为的态度等内容。
4. 家属需要做什么
家属要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了解案件情况,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在庭审过程中,家属要遵守法庭纪律,配合法院的工作。同时,家属也可以通过律师了解案件情况,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